出版社:五年專科學校用書
出版日期:台灣
按我瀏覽更多相關資訊
兒童的發展果真決定於其生命的頭兩年?與其他靈長類一樣,人類也不過是追求享樂之徒而已?人類身上真的有智力、恐懼、焦慮,及氣質這類穩定的特質存在嗎?本書的作者卡根是發展心理學這個領域的創始人之一,而本書是其畢生研究的結晶。作者在這本書中揭開了上述這些問題背後的基本假設,並且證明了這些假設的謬誤。傑若米‧卡根遊刃有餘地悠遊於文化歷史、哲學,及心理學的研究文獻中,掀起了一場將撼動整個社會科學以及公共政策根基的論戰。
本書批判檢驗了其中三個具有誤導危險性的概念,並且指出其持續受到歡迎的原因何在。
本書的每一章旨在說明一個基本的心理學原則。第一章所處理的基礎概念是:所有的行為都受到個人內心如何建構當下情境的影響,而這個心理的建構又會受到當時知覺場地中的人及物體,以及當下之記憶與遙遠過去之記憶的影響。
第二章所說明的原則是:那些與我們所經驗過的事件,或我們所預期的事件不一致的事情,是引發我們思考、感覺,以及行為的最重要因素。
第三章所要呈現的原則是:人類為了避免「失去」所引發的悔恨,寧願放棄「得到」所帶來的快樂。簡而言之,大多數人類傾向於儘可能不冒險。
第一個有缺陷的信念是「大部分的心理歷程都可以推而廣之」。這種鬆散的思考在每一本科技刊物裡面都找得到其範例,只不過在寫給一般大眾的書刊上更為變本加厲。本書的第一章藉由分析恐懼、意識、智力,以及氣質這四個被濫用到幾乎無用的名詞,來探討這個問題。
為那些研究人類行為的學者所偏愛的第二個魅惑的假設是嬰兒時期決定論,這個假設主張生命中最初兩年的一些經驗會一直保存著。對於「生命頭兩年的社會經驗在某種程度上雕刻了嬰孩兩週歲時的人格」這樣的宣稱,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類發展學家提出嚴肅的挑戰。第二章對嬰兒時期決定論的忠貞信仰提出質疑,並且指出了三種一直要到兒童後期才會出現的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最後一章針對在心理學家及經濟學家圈子內廣受歡迎的一個假定:大多數的人類行為都受到追求感官享樂這樣的慾望所驅動。
href="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holyfree/">*以上商品說明取材於博客來網路書店, 應以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為準
留言列表